EV新车
EV试车
车商资讯
货卡上市
Search
Friday, July 18, 2025
EV新车
EV试车
车商资讯
货卡上市
Facebook
Youtube
EV新车
EV试车
车商资讯
货卡上市
Search
最新最热
最强混電超跑Lamborghini Temerario,稅前价格Rm1,350,000。
Honda主力車款 HR-V小改款今推出,RM115,900起。
MG Cyberster RWD版价格亲民,万达廣場巡展至13日。
EV新车
最强混電超跑Lamborghini Temerario,稅前价格Rm1,350,000。
yewhc
-
July 17, 2025
EV新车
Honda主力車款 HR-V小改款今推出,RM115,900起。
EV新车
Hyundai Motor Malaysia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車,重回本地汽車市場,并有本地組裝新計划。
EV新车
Proton All New X50開放預訂,首1万名客戶有惊喜!
EV试车
yewhc
-
July 7, 2025
0
富豪汽車Volvo Car Malaysia,站在電動汽車的浪頭上,取得了不俗的成績,除了价格持續保持,在新車的設計上取得很大的突破,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輕的消费者。 它打破过往富豪汽車就是老Uncle最喜欢的座驾,但是積极進取的富㰴汽車近年打破这道偏见,打造出更吸引年輕人眼球的新車款。 就像这部EC40,就讓人对它的观感,有了100度的新改观。 EC40上路价為28万8千888令吉,这对於一部緊湊型休旅,价格不會太高,这对於喜欢它的跑風的設計,尤其是年輕的行政人员級別,會对它另眼相看。 它的外型設計对年輕人來說異常討好,尤其是它尾部車頂,以45度傾斜的角度,塑造出流綫型的孤度,同時尾燈在轉向燈部份也改成流水式,整个的後部视觉就更運動和激進了。 EC40原是富豪的C40 Recharge EV,為了更贴近年輕車主,把它稍微做了修改,整部車給人的感觉就脫胎換骨,确實會更容易𢩰住年輕消费者的心。 富豪汽車一向注重安全,各方面的考量都以安全為先,就像EC40,虽然C柱以下傾斜,这導致後座椅較直挺,这主要是考虑到在車子尾部被撞擊後,後座乘客脊椎的撞擊力不會太大,伤害可以减到最小,这是富豪汽車一向緊𢩰的原則。 換成了EC40,富豪也為它做了升級,它的續航里程数也從550公里提升至554公里(WLTP),升幅不高,但胜在外观的升級。 動力还是搭載一組82kh容量的電池組,同時采用双马达,最大輸出功率為408PS,峰值扭力為670牛米,零至百加速為4.7秒;它可支持高达200kW的DC直流快充,從10%至80%,只須28分鐘。 作為緊湊型休旅,富豪汽車設計師无所不用其极,在观感上要符合年輕用車者的感受,同時也不可忽略用者的方便与動力表现,先看看它的車身尺寸車身高1,591mm,寛 1,873mm 及长4,440mm ,軸距為2,034mm,不过不失,後座两个成人一个小孩还可以,車內整片无际天窗,就带給車內,更廣濶空間感受,没了压迫感,这是巧妙之处。另外,它的行李厢空間為404公升 ,若須更大置物空間,可把後座椅平放,可延升至1,205公升。 在試驾的几天內,主要的范围在市區,这无疑是它的强項,灵敏的操控,顺暢的動力,游走城市街道更游刄有余,而且对於女性用者,停車更是得心應手,它的緊湊車型,对於市區或停車場內泊車,不必多费心力。 在移動時,可以感觉它和之前的XC40 Recharge的操控不一樣,在加速時尤其明顕,它的顺暢性更胜一筹,这就是前驅和四驅的不同之处。新車主可能比較不習惯的就是,富豪对安全的要求,也就是它的後方來車偵測太敏感,就算司机有把握後方没障碍物,但它都會替你安全煞車,确時有時會被它吓到。 此外,对於手握方向盘的安全性,它也很靈敏,就算你手放在方向盘上,它还是會要求你要緊握方向盘。 除了安全不妥协外,富豪汽車对於质料的采用也一向严謹,車厢內可触及之处,用料质感佳,且采用环保质材,履行企业对社會的责任。另外,富豪也对隔音的求很高,車厢內有极好的隔音效果,这也是它引以為豪的事。
Read more
车商资讯
迈向碳中和目標和决心,丰田汽車展示能源車
yewhc
-
February 22, 2024
0
合顺丰田汽车私人有限公司(UMW Toyota MotorSdn Bhd,简称 UMWT)即日起至2月28日在武吉加里尔马来西亚科技园(Technology Park Malaysia)举办“超越零排放”(Beyond Zero)展览,向公众介绍 UMWT 的碳中和战略,并展示丰田以尖端技术制造的一系列车型。 在这一系列車系中,包括了Hilux BEV Concept , Camry HEV,BZ4X ,C+Pod ,Mirai ,Lexus RZ ,Corolla Cross H2 Concept, Prius...
Read more